战“疫”日记:隔离病房内一次特殊的查房

2020-02-22

时间: 2月13日

地点: 武汉市协和医院西院区

录人:唐宇君(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)


  我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,我们医院护理部20年来一直保持着一个优良传统,无论多忙,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全院ICU联合查房,邀请不同科室的骨干医生、护士针对ICU的疑难病例进行探讨,通过医护一体化的查房,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,发现患者存在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,为疑难危重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提供保障,也全面提升护士的重症护理能力。


  2月13日,我科成功救治了一例伴有严重呼吸衰竭的新冠肺炎患者。该患者为57岁男性,在采取高流量给氧及间歇无创面罩通气支持下,患者动脉血气氧分压及经皮指脉氧饱和度仍出现进行性下降,吸入纯氧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最低至80mmHg,管床医生当机立断:“立即进行气管插管,上有创呼吸机!”


  作为管床护士,我的内心非常矛盾。一方面我迫切希望能利用自身在ICU积累的工作经验,为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保驾护航,但另一方面,我深知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,在进行气管插管等有创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富含病原的微粒,这对我们自身的防护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!所幸我们中山一院驰援武汉医疗团队阵容强大,有多位医疗护理“大咖”进行现场查房、指导,包括显微创伤专家朱庆棠教授、呼吸专家罗益锋教授、呼吸与危重症护理专家成守珍主任、儿科护理专家李智英护长、重症护理专家卫政登护长等,通过现场查房发现问题并立即解决,使本次抢救工作顺利完成,也使我积累到许多宝贵的护理经验。抢救结束后,医疗队员发挥中山医的优良传统,在隔离病房内及时组织了一次特殊的查房,及时总结经验,队员们都表示收获满满。


  中山一院医疗队领队朱庆棠教授指出,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,以敢打必胜的坚定决心、决战决胜的冲锋姿态、睿智顽强的战斗作风,全力做好救治工作,敢于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有创治疗。


  中山一院呼吸科罗益锋教授指出,按照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》的治疗建议,该患者具有机械通气指征,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。


  中华护理学会呼吸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山一院护理部主任成守珍主任指出,新冠肺炎患者行机械通气后,气道内会产生许多高致病性气溶胶,因此必须保证呼吸管路的密闭性,严禁采取开放性吸痰操作,同时为了促进患者肺部的恢复,降低VAP的发生,还要求患者床头进行适当的抬高。在查房的时候,成守珍主任还穿着防护服与面屏,亲自演示了密闭式吸痰的操作要点。


  李智英护长指出,对这类机械通气的患者须进行充分的镇静镇痛以及妥善的肢体约束,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。但受限于所在科室相关护理用具的缺乏,李智英带领我们就地取材,将病区的洁净被单进行适当裁剪,改造成约束带,在患者行机械通气后进行上肢的约束。


  卫政登护长指出,新冠肺炎患者通常须按时口服抗病毒药物,该患者行机械通气后无法进食,会影响相关药物的使用,因此建议管床医生予留置胃管。管床医生接受了卫护长的建议并下达了留置胃管的医嘱。但这时我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:在穿着防护服无法使用听诊器听诊胃部的气过水声,同时回抽胃管也无胃液抽出的情况下,我们该如何进行胃管末端位置的判断?曾获得广东“仁心妙手护士”独门绝活奖的卫政登护长通过将手放至患者腹部,在胃管内注气时感受胃部气过水声产生的震颤,初步判定胃管已到达胃内。


  我们这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又称为“抗疫特战队”,超强的医疗团队、默契的医护配合、迎难而上的顽强精神,使我们成为武汉抗疫战场上战力强劲的“铁军”。通过本次特殊的医护联合查房,我们共同探讨了本例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中遇到的种种难题,最终为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最佳的“中山护理方案”。


新冠肺炎患者行紧急气管插管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成守珍主任查房指导



整理:陈玉英

指导:陈利芬